2025年2月26日,阿里云在开发者大会上宣布,其自主研发的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以每分钟20.55亿笔交易和单位成本0.8元的卓越表现,登顶国际TPC-C基准测试排行榜。这一成绩不仅打破了原纪录的2.5倍性能,还以近40%的成本优势刷新了性价比纪录,标志着中国基础软件在全球数据库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。
技术亮点与创新突破
1. 性能与稳定性
PolarDB在长达8小时的极限压力测试中,完成了2.2万亿次数据操作,tpmC波动率仅0.16%,数据正确性达100%。其高可用性(HA)架构实现秒级故障切换,性能损失小于1%,完美通过原子性、一致性、隔离性(ACI)测试。
此次测试处理能力相当于同时支持16亿用户交易,是天猫2020年双11订单峰值(58.3万笔/秒)的59倍,成功应对全球最大流量洪峰。
2. 架构与扩展性
PolarDB Limitless架构基于RDMA技术构建全球首个千台物理机集群,支持单集群管理100PB级数据,可扩展至数千计算节点。通过创新事务系统PolarTrans和弹性并行查询(ePQ),性能损耗控制在15%以内,远超传统分布式方案。
3. 软硬件协同优化
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深度结合,单核性能提升1.8倍,I/O延迟降至25微秒。利用持久化内存AliSCM和SmartSSD等新硬件,实现高吞吐与低能耗的平衡。
过去十年,全球数据库市场90%份额由Oracle、微软等美企主导。PolarDB的突破标志着中国首次在基础软件领域实现“技术定义标准”,其用户数已超1万家,覆盖政务、金融、电信等核心场景,如自然人税收系统、60%省级医保平台及中国联通、米哈游等企业。
成本效益对比:单位成本仅为原纪录的60%,以50%成本实现6倍于传统数据库的性能,助力企业年均节省百万级IT开支。
阿里云智能副总裁李飞飞还表示,PolarDB的成功,证明国产数据库在性能与性价比上已达全球领先水平。未来将通过云原生架构简化数据库部署,使其“如搭积木般易用”。
此次登顶不仅为云数据库树立新标杆,更推动全球数据库技术向云原生架构演进,彰显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