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计算、AI、云原生、大数据等一站式技术学习平台

网站首页 > 教程文章 正文

「教程」风光摄影达人的杀手锏:延时+堆栈

jxf315 2024-12-30 04:50:39 教程文章 35 ℃

长时间曝光是我们在风光摄影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技法,可以拍出丝滑的水面浮云,车灯拖拽的轨迹等,但它也有弊端,过长的曝光时间会让画面中过亮的局部曝光过度,对拍摄环境和器材要求也很高,不能有大风,三脚架得好。而且有时急急忙忙的也没时间做长曝。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上延时+堆栈的方法了。

▼夜景降噪8张堆栈合成

▼星轨200张堆栈合成

▼车流8张堆栈合成


什么是堆栈?


堆栈是摄影中常用的技法之一,“堆栈”就是将同一机位拍摄的同一场景的多张照片,按照一定的算法堆叠在一起合成一张照片,从而获得降噪、去除杂物、模拟慢门以及不同时段景色的融合等效果。


堆栈的优势


堆栈在摄影中的应用是对照相器材的扩展,它大大突破了相机硬件使用的局限,可以说是许多风光摄影和星空摄影达人的“杀手锏”。堆栈的方法是通过延时拍摄和后期计算实现的,这一方式打破了拍摄时光线、环境、器材的诸多限制,而且获得的结果也大大优于甚至超过传统单张画面的拍摄结果。


如何做堆栈?


器材准备


相机、手机、无人机等都可以做堆栈,要做堆栈首先需要在固定位置拍摄多张照片,相机和手机拍摄的话,就需要三脚架或云台。无人机的话最好是无风的天气下拍摄。


延时摄影


因为要拍摄多张照片,后期进行堆栈,所以最好是固定在一个位置,进行延时摄影。现在的相机、手机、无人机都可以轻松实现机内自动定时拍摄。定时拍摄间隔时间根据不同的场景,可以设置不同。


▼夜景航拍降噪4张堆栈合成


间隔拍摄时需要确定几个参数,分别是拍摄间隔、拍摄次数、每次拍摄张数和开始拍摄时间。


如拍摄常见的车流、水流、海浪,这种变化速度很快,要表现连续性,间隔时间不能太长,2s-3s为宜;

拍摄日出日落,变化比较缓慢的,以5-10s为宜;

拍摄晴朗天空的云涌,这里变化缓慢的,可以选择15s-30s一次;

拍摄降噪的话,正常拍摄5-10张即可,间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。


▼夜晚车流6张堆栈合成


后期处理


堆栈模式里面有很多种,最常用的有平均值、中间值、最大值

平均值:所有非透明像素的平均通道值渲染,简单来说就是模拟长曝光,例如下图所用的就是平均值堆栈,堆栈后可以有效降低噪点,提升画质,另外还能带来长爆的效果,多用于拍摄有水面、流动的云彩这样的照片。


▼晚霞云彩16张平均值堆栈合成


中间值:所有非透明像素的中间通道值,对减少杂色和从图像中移去不需要的内容很有效果。多用来降噪,或者“广场去人”这种照片。


▼夜景16张中间值堆栈合成


最大值:所有非透明像素的最大通道值。一般用于星空、星轨、车流轨迹、夏日萤火虫的后期,将最亮的点进行叠加。


▼夜晚车流8张最大值堆栈合成


堆栈是获得清晰、高画质照片的主要途径,同时堆栈很亲民,不会消耗大量的金钱,被摄影师应用在星空、云雾、流水、车流等不同场景。


PS后期技巧


准备好前期拍摄的多张照片,这里我们用大疆的入门无人机mavic mini拍摄的一组夜晚照片为例。



打开PS,点击文件——脚本——将文件载入堆栈



因为是无人机拍摄的,难免会受环境影响有抖动,所以这里要勾上"尝试自动对齐源图像"和“载入图层后创建智能对象”。(如果是相机用脚架稳定无抖动,就不用勾选,节省时间而且效果还好。)



堆栈的过程非常吃机器配置,如果选择了尝试自动对齐源图像,图片数量又多的话,往往需要几个小时,不要着急关闭或取消,耐心等待一会儿。



堆栈完成后会得到这个边角有损的图像(这就是载入的素材的抖动量)



将不需要的白边拆切掉,注意比例尺寸,这个时候其实还看不出堆栈的效果,下面一步就是最神奇的地方了。



点击图层—智能对象—堆栈模式,还记得我们之前说的堆栈模式最常用的平均值、中间值和最大值吗?堆栈车流用的就是最大值。



堆栈完成的图片还可以进行再次后期处理,堆栈后的图片后期调整空间要大很多,特别是暗部噪点也小很多,调色和修改后完成最终车流图片。



对高光和阴影再次进行调整,最后做一次锐化就大功告成了。



不同张数的堆栈得到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。


当然堆栈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,有时太多张数的堆栈得到的画面反而会比较杂乱。


▼夜晚降噪8张平均值堆栈合成

▼夜晚流云8张平均值堆栈合成

▼星轨12张最大值堆栈合成

▼夜晚流云8张平均值堆栈合成

▼夜晚航拍6张最大值堆栈合成

▼夜晚车流16张最大值堆栈合成


作者:天行摄影

Tags:
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